中国植物园发展源远流长

中国植物园发展源远流长

中国植物园发展源远流长

北京西山脚下的国家植物园 由李世东摄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植物园从最初的药用植物栽培与功能研究,向着集植物资源收集、植物景观营造、种质资源保护繁育、植物生态文化展示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方向发展,成为一个城市、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窗口。

国际植物园协会(IABG)较早对植物园的定义是:向公众开放、其中的植物有明确标识的园地叫作植物园。国际植物园保护组织(BGCI)新近将植物园概括为:以科学研究、保护、展示和教育为目的,并具有完整档案的活植物保育分区的机构。

中国是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世界最早药典发源地、世界园林之母,世界植物园最早起源于中国。

2021 年,我国启动国家级植物园体系建设。2022年 4 月 18 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成立,7 月 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正式揭牌。在一北、一南率先设立两个国家植物园,标志着我国植物园建设向体系化方向迈进。

我国植物园实践历史悠久

我国植物园伴随着中华文明发展而发展,历史久远。从上古时期“三皇五帝”开始到清中期,从时间序列上来看,在近 5000 年的历史长河中,历朝历代都有一些植物园的实践雏形和思想萌芽。

我国最早植物园实践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2800 年前后建立的“神农药圃”,也是世界上建立最早的植物园雏形。我国古代有比较明确历史记载的植物园有秦汉时期的“上林苑”、魏晋时期的北郊坛药圃、南北朝时期的乐游园、大唐时期的京师药园和大涤山药圃、北宋时期司马光的独乐园、明代皇子朱肃的救荒本草园、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园、徐光启的种植试验园、清代状元吴其濬的东墅花园等十大植物园,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陕西、河南,长江流域的江苏、浙江、上海、湖北,这与中华文明发展演变密切相关。

中国古代植物园建设的渊源主要包括 3个方面。

食用植物的栽培。在人类从原始文明向农业文明转化的过程中,植物最初都是野生的,我们的祖先为了获得生存必需的食物来源,逐渐学会了栽培植物。据考证,世界常见的栽培植物,有 100 多种原产地在中国,中国是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进而逐渐建立了栽培植物园,如明代朱肃的救荒本草园、徐光启的种植试验园,就是其典型代表,他们依此还分别完成了科技巨著《救荒本草》《农政全书》。

药用植物的研究。我国本草研究历史悠久,药用是当时人们除食用之后的第二需求,上古时期就有神农尝百草的佳话,夏商时期我国用药经验逐渐丰富,秦汉时期便有了世界上最早的药典《神农本草经》,到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达到高潮。在本草研究过程中,古人特别重视药用植物园的建设,从最早的“神农药圃”,到魏晋时期的北郊坛药圃、大唐时期的京师药园和大涤山药圃,以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园,占古代植物园总数的将近一半。

园林景观的营造。我国是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园林起源于先民对山水自然的原始崇拜,《诗经》中就有“灵台”“灵沼”“灵囿”——上古园林的记载,古代逐渐进入村庄城镇的人们,为补偿与大自然的相对隔离,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出家僧人等,都建立了各式园林,逐渐形成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三大类型,如秦汉时期的上林苑、南北朝时期的乐游园就是皇家园林的典型代表,北宋的独乐园、清代的东墅花园则是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而位于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的大涤山药圃,从某种意义上属于寺庙园林的范畴。不管哪种形式的园林,其共同点就是园中遍植花草树木,成为现代植物园的重要源流。

中国植物园发展源远流长

华南国家植物园景观温室群全景 华南国家植物园供图

我国近代植物园的科学探索

我国建立科学意义上的植物园,还是近代以来的事。“植物园”的本意就是“研究植物学的园地”。

植物园与植物学密不可分,作为起源于欧洲的近代科学之一的植物学,是清咸丰八年(1858 年)传入中国的,其后的 1860 年开始建立我国第一个科学意义上的植物园——香港植物公园,拉开了近代中国植物园建设的序幕。这一阶段又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清末殖民植物园建设时期。清朝末年,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外强欺压,国力日衰,1860—1911年的 50 多年时间,只建立了 5 处植物园,还都是英国、日本殖民者在香港、台湾、辽宁等地建立的,是为殖民者的殖民统治服务的。

民国植物园探索时期。1912 年进入民国以来,我国第一代植物学家群体出现,先后在多个省区创建一批科学植物园,如 1915 年陈嵘教授为江苏甲种农业学校创建了教学树木园,1921 年钟观光教授为第三中山大学劳农学院创办了笕桥植物园,1929 年刘慎愕教授在北京三贝子花园创办了国立北平天然博物馆植物园,1929 年傅焕光教授在南京承办了中山陵园纪念植物园,1934 年胡先骕教授在九江创办了庐山森林植物园,1934 年蒋希益先生为上海市教育局创办了上海市立植物园等,形成一股科学植物园建设潮流。这一时期,全国共创建植物园 18 处,至今仍保存的有 13 处,大部分已成为现在的大型标杆植物园,对推动全国植物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植物园发展源远流长

北京药用植物园 由李世东摄

我国现代植物园的快速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植物园得到快速发展,据统计,70 多年来共建立植物园 443 处,平均每年新建植物园 6 处,目前保存下来的 437 处,占我国目前全部植物园 456处的 95.8%。这一阶段又可以分别 3个时期。

新中国植物园恢复发展时期。据统计,1950—1977年的 28 年间,我国新建植物园 74 处,全国植物园总数达到 93 处。特别是 1956—1960 年,5 年新增植物园 43处,平均每年新增植物园 8.6 处,形成我国植物园建设的第一次高潮。

改革开放植物园较快发展时期。1978 年开始的改革 开 放 ,推 动 我 国 植 物 园 建 设 较 快 发 展 。 据 统 计 ,1978—2000 年的 23 年间,我国新建植物园 119 处,使全国植物园总数达到 212 处。特别是 1984—1986 年,3 年新增植物园 27 处,平均每年新增植物园 9 处,形成我国植物园建设的第二次高潮。

新世纪植物园快速发展时期。进入 21 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推动植物园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据统计,2001—2022 年的 22 年间,我国新建植物园 250 处,全国目前实际有植物园 456 处。特别是 2002—2018 年,新增植物园 223处,平均每年新增植物园 13 处,形成我国植物园建设的第三次高潮。

我国植物园发展的主要特点

我国植物园的持续快速发展,得益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呈现出鲜明的特征。

我国是世界植物园建设最悠久的国家。自公元前2800 年我国建立世界最早的植物园雏形“神农药圃”以来,经过近 5000年的发展,我国植物园总数达到 456处。

我国是世界植物园分布最广的国家。从空间分布上看,我国包括港澳台在内的 34 个省份,目前都建有植物园,覆盖全国 960 万平方公里,其范围之广,世所罕见。

我国植物园级别完善。经过长期不断发展完善,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国家植物园、省级植物园、市县级植物园、乡村植物园、个人庭院植物园在内的完整植物园体系。

我国植物园类型多样,主要包括 6 种类型:国家有关机构主办的大型综合植物园,各地城市园林部门主办的以园林休闲为主的园林植物园,地方林业部门主办的以“近地保护”为主的森林植物园和树木园,科研机构主办的以科学研究为主的科研植物园,高等院校主办的以教学为主的教学植物园,企业、个人主办的以旅游、生产为主的旅游植物园。

我国植物园以中小植物园为主。从面积来看,1—100 公顷的植物园 270 个,占植物园总数的 59.2%;1000公顷以上的大型植物园仅有 14 个,占植物园总数的3%。从保存活植物种类来看,大部分植物园属于保存100—1000 种的中小植物园,合计 275 处,占植物园总数的 60.3%;保存活植物种类在 5000 种以上的大型植物园有 17处,仅占植物园总数的 3.7%。

我国植物园需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一是优化顶层设计,对植物园进行科学布局,对已经建立的植物园进行准确定位,在尚未建立植物园的关键地区新建一些植物园。二是大力提升能力,增强植物园的科研、保护、科普和利用等功能。三是加强科学管理,制定实施植物园建设管理法规体系、制度体系、标准体系,构建布局科学、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植物园体系,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新贡献。

中国植物园发展源远流长

华南国家植物园龙洞琪林 邓新华摄

我国植物园发展的主要动力

盛世兴园。从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和我国历史发展演变来看,都有盛世修典、盛世兴林、盛世兴园的规律。从古代到现代植物园的发展,一次次验证了盛世兴园说。特别是我国现代植物园的 3 个发展高潮,分别是在新中国建立、改革开放、新世纪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时期,国家发展兴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推动植物园取得一次次新的发展。

需求驱动。自从进入有史文明以来,充足的食物与药物需求等生理需求,成为人们最紧迫的需求,从而催生了“野生植物栽培驯化园”“药用植物园”等世界上第一批植物园。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演进,人们的需求随之逐渐发生变化,从生活需求到生长需求,从生长需求再到生态需求,催生了一代又一代植物园的诞生,植物园的功能不断演进完善,植物园的作用逐步扩展,植物园的贡献不断提升。

科教兴园。我国古代植物园,特别是北宋以来,很多都是古代科学家创建的。我国现代植物园更是在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的支持下推动的,特别是 1956 年我国第一个中长期科技规划《1956—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植物园、改革开放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提出、新世纪科教兴国和创新强国战略的实施,推动全国植物园建设快速发展。

生态文明。21 世纪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我国植物园建设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进入有史以来最快速的发展新阶段,平均每年新建植物园突破两位数,成为世界植物园建设的引领者。同时,新的时代,人们的需求已从生理需求、生长需求跃升到生态需求,作为具有生态休闲、生态旅游、生态科普功能的现代植物园,吸引着国家、社会、个人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建共享植物园,催生各级各类植物园如雨后春笋快速发展。

本文转载自中国绿色时报,只做主题效果测试使用,本文观点不代表花卉网立场。

(0)
花友的头像花友
上一篇 2022年12月9日 下午5:19
下一篇 2022年12月10日 下午2:36

相关推荐

  • 136种粮食、花草等,神十六飞船航天育种实验清单公布

    今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公布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航天育种实验项目清单,详情如下: 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始终注重提升工程综合效益,致力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在工程历次飞行任务中,均安排了航天育种搭载实验项目。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开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向社会公开征集航天育种搭载实验项目,于3月23日在工程官网发布《关于征集神舟系列载人飞船航天育种实…

    2023年7月25日
    002.0K
  • 问:如何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在哪里申报,需要哪些材料,注意事项有哪些?

    如何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在哪里申报,需要哪些材料

    行业动态 2022年12月22日
    002.3K
  • 沭阳盆景大集在哪里

    沭阳盆景大集在沭阳县新河镇新槐居委会西外环段,有需要可以联系13805240253

    行业动态 2023年7月17日
    001.8K
  • 赣州:春节花卉市场“升温” 鲜花绿植走俏

    大江网/赣州头条报道:潇潇洒洒辞旧岁,红红火火迎新春,伴随着春节的临近,赣州市各大花卉市场,迎来了新的消费高潮,为过节的氛围增添了一抹亮色。 花卉市场各种热卖的植物与鲜花   1月11日,记者走进中心城区各花艺店内,一排排精致、红火的手工花艺摆件显得格外抢眼,一些店主为了喜迎新春,特意提前订购花材,上网学、自己试,做出了寓意喜庆、形态各异的迎春花艺摆件。红彤…

    2023年1月12日
    001.7K
  • 内蒙古1.7万多名生态护林员获人身意外保险

      近日,中国平安、大地、人保、中华等8家保险机构分别为其承保的内蒙古政策性森林保险区域内脱贫人口生态护林员无偿提供人身意外保险,保险范围涉及全区7个盟市31个旗县17348名脱贫人口生态护林员。         从2016年开始,内蒙古在呼和浩特、呼伦贝尔、…

    行业动态 2023年1月4日
    001.3K
  • 临夏花卉市场红红火火,这抹春色,你值得拥有

    新年伊始,临夏的花卉市场人气高涨。在新花市的温室大棚内,各色植物花卉摆得满满当当,生机盎然,争奇斗艳。拉开一层布帘,一秒踏进春天。拉货的小板车来来往往,一片繁忙景象。买些漂亮的花草放家里或者送亲朋,逐渐成为不少市民新的生活品质之选。 朵朵鲜花争相绽放,缤纷多彩,颗颗绿植昂然挺立,惹人喜爱。玉立的蝴蝶兰、翠绿的鸿运当头、娇艳的杜鹃,各色鲜花争奇斗艳,空气中弥漫…

    2023年1月9日
    003.4K
  • 沭阳:花木产业转型引领乡村振兴

    打造中国花谷,绽放美丽经济。作为全国闻名的“花木之乡”,沭阳县近年来深入贯彻党中央“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的重要部署,抢抓“美丽经济”发展机遇,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积极探索花木产业转型机制,精心培育以“沭派盆景”为主的精品花木体系,全力打造“中国花谷”。目前,沭阳拥有各类盆景1000余万盆,年成交额达40亿元;拥有花木匠师5000余人,…

    2023年10月2日
    0015.0K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欢迎来到花卉网,提供花卉新闻、苗木资讯、花木供求、苗木价格、家庭养花、展会等相关信息。